18年来,KAB创业教育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服务青年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发挥服务青年、培养人才......【详细】
首页>>首页

2021中韩青年故事会线上举办

作者:杨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12月15日

2021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开启之年。为推动两国青年增进友谊、深化合作,8月2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共同主办了2021中韩青年故事会。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KAB全国推广办公室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中韩近百名青年代表在“云端”相会。来自两国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围绕文化交流、创新创业、非遗传承等分享了合作交流的精彩故事。

1

中韩青年迎来新机遇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韩两国率先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和“快捷通道”,为全世界树立了合作抗疫的典范,也体现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如今,两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抓住两国关系发展新机遇、推进双边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任,落在了中韩青年身上。


会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傅振邦指出,中韩两国青年迎来经济合作、文化振兴和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希望两国青年把握是非曲直,坚持正确立场,在团结协作中共同引领潮流、携手战胜挑战,共同谱写中韩关系绚烂的新篇章,共同构建全球青年命运共同体。

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理事金成仁指出,回顾中韩交往历史,两国不仅是近邻,更是不能割舍的重要合作伙伴。他表示,韩国国际交流财团愿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一道,为加强两国青年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增进两国友谊、培育青年力量、促进青年发展。


“通过此次全球疫情,中韩两国关系更加紧密了,只有在真正困难时刻仍守望相助的,才是真朋友”。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认为,新时代的中韩青年要“一起走”,“在青年交流中,既要可持续发展,也要双向沟通,成为公共外交的主力军。希望中韩青年成为相互照耀的镜子,超越自身的国家和民族,共同思考、共同开创未来”。


2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非遗作品不仅要用双手呵护传承,更需要用双手创造不同,我们既是传承者,更是创新探索者”。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青年李根和他的师父、也是他的父亲李志刚,带着国礼“丝路绽放”雕漆赏盘,来到了北京会场。李志刚感慨道,“非遗技艺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要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承队伍中”。


李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雕漆技艺,他谈到,当“丝路绽放”雕漆赏盘被选为2017年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交礼品后,他们一直思索着如何让这项传承千年的“指尖上的瑰宝”在新时期进行创新。“我们在设计上大胆创新,将雕漆工艺与金属工艺、花丝镶嵌等进行结合,并第一时间对窨房进行了改建升级,以达到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李根看来,“这是雕漆工艺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也让青年技术人员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文化交流不断,“汉风”和“韩流”深受两国青年喜爱,并在国际舞台上交相辉映。如何将本国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下去,成为新时代赋予两国青年的重要使命。


远在900多公里之外的韩国分会场上,从小学习韩国传统乐器牙筝的韩国青年赵仁善讲到,她对传统乐器牙筝的学习始于幼年时代。可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诸如牙筝演奏等的传统艺术越来越不被年轻人接受,赵仁善的演奏舞台也变得越来越小。


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她在分析韩流受欢迎的原因后,创办了韩国传统文化交流平台“摩登韩”。“我们把传统艺术根据五官感受进行了分类梳理,如传统工艺、音乐、香料、韩服等。”赵仁善介绍,如今平台上已汇聚了150余位艺术家,“我们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更加具有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中韩文化交流始终“同频共振”,“对长辈尊重、对家庭重视、在文化传承上的保护等都是共通的,通过影视作品就可见一斑”。在他看来,韩国综艺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为影视创新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节目创新提供了典型案例。“尤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上,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的尝试,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3

文化交流搭上互联网快车


互联网飞速发展时代,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中韩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文化交流也搭上了互联网快车。近年来,中韩两国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被译配成海外本地语言在互联网播放,受到两国青年广泛欢迎。


在冷凇看来,文化可以有多种不同类型。他谈到,如他参与制作的《国乐大典》以讲述和选秀方式传播了传统民乐,中国第一档杂技节目《技惊四座》能够受到欢迎,也得益于杂技是中华文明中的独有文化品类。“文化是多样化的,也是垂直化的,期待未来中韩青年能够推出更多形态创新的文化节目”。


同样在非遗产业中深耕一项技艺,李根感受到了老一辈传承者的匠人精神。李根认为,传承千年的雕漆技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中外青年的目光,“希望以雕漆艺术为桥梁,为中韩两国在传统文化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上的交流做出贡献。”


对此,韩国KONA M&E公司代表方文焕颇有同感。在早前访问中国北京和西安之后,他就开启了与中国影视业的跨国合作。但他发现,中韩两国在节目录制上有很多不同,“我们有擅长的部分,但对中国理解不足。如何抓住不同国家观众的心,我们需要根据观众观看习惯进行调整。尽管遇到过不顺畅的时候,但中国团队的友好协作消除了这些问题”。他希望,未来能制作中韩合作电影,并在全球票房取得优秀成绩。


韩国KBS电视台大邱局局长朴晋范提到,作为《超级中国》制片人,他深刻感受到了通过电视内容可以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作为纪录片,在韩国收视率达到10%以上可谓前所未有。尽管只是电视节目,但也可以扩展到文化领域,许多韩国人以此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说,从第一季推出至今已7年,中国发生更多变化,他希望通过第二部作品“打开中韩交流新局面”。


4

中韩青年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除文化交流外,科技迅猛发展,也为两国青年在不断创新探索合作中,打开了新的机遇。

因曾经在苏州三星电子公司工作,许云刚和韩国青年企业家结缘多年。2016年他成立了江苏恒隆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创新材料研发,叩开了韩国多家企业的合作大门。“材料产业需要日积月累,勇敢尝试才能在技术上得到突破。韩国合作企业在创新研发上给予我们极大的包容共享,使得我们的产品得以不断提升品质”。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年初疫情暴发后,韩国同事想尽办法从当地邮寄来了大批口罩等防疫物资,使得中国工厂可以按照防疫要求顺利复工。韩国疫情严重时,他们从中国将防疫物资运送至了韩国。“一来一往的两次防疫物资寄送,是中韩两国人民之间深厚情谊的缩影,相信未来两国青年企业家的合作会更加顺畅、紧密”。


中韩两国都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后疫情时代,中韩两国青年创新合作发展又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指出,在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新形势下,高端先进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融合创新技术的领域,都使得中韩青年经贸合作“大有可为”。


在庄芮看来,随着高端先进技术的创新发展,农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跨境电商等领域都将为中韩青年经贸合作提供机会,“加上两国在制度上的支持,将为大家创造更多合作保障。对于两国青年来说,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金成仁指出,中国在无人机、AI、VR技术设备等研发创新上具有非常大优势,韩国的信息通信技术非常发达,中韩青年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合作拥有无限可能。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见习记者 李璇

【责任编辑:魏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