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来,KAB创业教育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服务青年成长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发挥服务青年、培养人才......【详细】
首页>>研究

他们回乡创业去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年06月11日

2010年,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山区的90后倪桂东考入福州大学,他是家里3个孩子中唯一一个走出大山的。

在倪桂东的记忆里,父亲种植的银耳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全家人守着银耳,就像守候着一个个小宝贝。用山泉水灌溉,而且又呼吸着深山里清新空气的银耳娇嫩,不仅在培育中需要细心呵护,避免真菌感染,长成后,烘干的银耳也容易受潮变质。“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上学,可以买到心爱的笔和书本了。家里偶尔改善生活,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鱼和肉”。

上学后,倪桂东撞见了不法商贩搭建的银耳熏磺棚。经硫磺熏制后的银耳更白,防腐保质期也变长了,但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对消费者健康有潜在风险。

“我们家没有搭过一个银耳熏磺棚。”倪桂东说,“但父母也因此有了忧愁,为产量,为销量,也为我们一家人的生计。”

2015年,已毕业一年的他辞去在深圳的工作,返乡创业。倪桂东的愿望很简单——帮助父亲和村里的农民将一团团如花般绽放的新鲜银耳送到全国各地。

倪桂东决定创业,是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大好趋势。互联网的这端是原产地,另一端连接着消费者,他要把银耳直接送到消费者餐桌。

前辈们做的都是干货银耳,新鲜银耳的运输成了倪桂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他尝试过直接使用保鲜膜包装,然后寄到福建省内的朋友那里做测试,但朋友收到的银耳已经完全腐坏了。有人建议他应该使用冷链运输,然而古田县城处在山区地带,没有冷链车愿意进来接货。

“没有冷链车,那就自己制造冷链。”倪桂东从网上购买了冰袋和泡沫箱对银耳进行包装,结果物流速度慢,泡沫箱被压坏,朋友收到的银耳又烂掉了。

后来倪桂东了解到有专业的物流公司在生鲜运输方面业务成熟,他联系对方,测试过几次后,慢慢将生鲜银耳包装改进,经过多次的运输实验,朋友终于收到了让他觉得满意的新鲜银耳。他也激动不已:深山里面的新鲜产品终于有机会走到每家每户去了。

“父亲根本不敢相信他的银耳可以以新鲜的方式送到顾客手里。当我很肯定地告诉他这个消息时,父亲脸上的笑容让我难以忘怀,那是一种喜出望外,更是一种释怀。”倪桂东回忆。

创业至今,倪桂东的公司创造了近3000万元的营业额,共计卖出近500万朵新鲜银耳,为当地农民创收近600万元,解决了8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

和倪桂东同一年创业的90后杨辉,也把公司搬回了村里。

杨辉回忆,2015年,他们感受到了国家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依托母校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的科研支撑,吉林省万邦鹅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早在2013年,杨辉的创业梦想便有了雏形。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他知道,北方有着“落雪吃鹅”的传统,而且鹅的养殖门槛非常低,基本可以“靠天养殖”。一小块空地、一些清洁的水源、足够的饲草,就足以支持一群鹅健康地生活。于是他拿着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的积蓄与亲友的借款,开始了养鹅之路。到了第一年的年末,获得了六七万元的收入。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第二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投入了更多资金和心力,但是一场急性疫病袭击了他的鹅群,鹅群出现了大批死亡。杨辉损失惨重。

“没有系统化的管理,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没有科学的疾病防治手段。”杨辉总结道,“三无”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深刻地意识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为了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手段和科学理论知识,2014年,杨辉考入了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成了吉农动科鹅研中心孙永峰老师的研究生。

杨辉坦言,导师不仅给了他养殖专业上的指导,更让他转变了观念。起初只是想“在高校学到了技术,待毕业回家乡与乡亲们成立合作社,共同进行养鹅增收的事业”的他,被“高校科研成果+企业技术服务”的新型创业理念所深深触动。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便利,想要更加快速便捷地传播养殖的技术,服务更加广大范围的农户,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这是导师给他上的重要一课。

筹措资金的同时,杨辉变得更勤快了。他常常天不亮起床,跑到吉林各个乡镇,一天走数十家养殖户。通过“学生创业公司+高校科研团队+学生志愿者团队”的产学研模式,杨辉的创业以吉林农业大学鹅研中心为技术支撑,以鹅研协会为人力支持,公司提供市场运营,将三方有机结合,相互依托,用快捷、先进的科技保障一站式技术全方位服务于养鹅户。

日复一日的努力,杨辉树立起了口碑,养殖户称他“金点子杨先生”。“养大鹅,找杨辉”的理念也在他实打实的优质服务中固定下来,越来越深入人心。

2018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杨辉更加坚信要“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规范鹅业发展,作出属于自己在农业领域的一份贡献”。

据了解,目前杨辉公司的服务范围涵盖吉林省养鹅业的50%以上,已经走入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从最初服务几十人到目前服务养鹅人2万余人次,指导微信、QQ群100余个,服务于300余个行政乡,1000余个行政村。

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张世泽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创业者。一年前的一次社会调研,他深入了解了海南省琼中县红毛镇的一个农场支队。那里贫困的现状让张世泽产生了参加扶贫工作的念头。

张世泽学习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他和几名同学构思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森旅”乡村旅游行程助手。经历院级、校级、省级多次比赛的不断打磨,他们的项目最终得到原国家旅游局相关部门的认可,并获得1万元的项目运营经费。随后他们依托海南大学创新院孵化基地创办海南森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要想办法为古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传播做点什么。”当发现古村落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时,他这样对自己和团队说。他们开发了囊括村民与游客、线上与线下的村落多平台O2O智慧旅游系统——二维码导览系统、“古村好物”海南古村落特色农产品微店、村落级旅游平台,获得了游客与村民的广泛认可。

2018年末,基于阿里云体系的云小蜜技术,张世泽和团队开发了人工智能客服“小鹿同学”,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并通过大量数据机器开发了村落推荐模型,智能为游客推荐村落。“时至今日,我们的小创想‘森旅’已经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广泛线下渠道、大量忠实客户的海南森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无独有偶,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沈欣黎在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下,也成立杭州森原林旅游咨询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民宿旅游资源。

“民宿不仅是梁木和地基的物理构造,更是承载文化使命的摇篮,我们的目标不仅在于创造经济效益,也在于挖掘品牌价值,使民宿借助品牌和文化的力量可以真正生龙活虎起来。”2017年10月,沈欣黎和她的团队得到了为径山这个禅茶文化的发源地做民宿旅游开发的机会。经过调研,团队提出了“民宿+书院”的概念,计划打造一个以民宿和学院为载体,将现代和传统融合,从多元角度为民宿品牌塑形的“径山书院”。

“径山书院”品牌发布后的一年,公司与6家民宿、4个乡镇签订合作协议,与17个民宿、乡镇达成合作意向,获得来自政府、企业、学校以及个人投资人的5笔融资。

乡村振兴的基石是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带着他们新技术和新思维,投身乡村产业。5月31日,在第十三届KAB创业教育年会开幕式上,2018年大学生返乡创业10强代表从主办方手里接过了奖杯。

王骏扬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聪聪】